李斯特菌在身边

发布日期:2018-01-05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637
马元武

大事记:1926 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E. G. D. Murray 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分离获得一种新的细菌,此细菌于1940 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此后,相继在野生啮齿类动物、人、绵羊、牛、猪等动物中分离到该菌。目前发现该菌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北纬34 度以北的北半球各国较多,各国关于人兽感染的报道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病原体
      李氏杆菌(Listeria),全称李斯特菌,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而命名。李氏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链杆菌,呈V 字排列或成丛排列,无芽胞、无荚膜,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目前已知的李斯特菌共有7 种,唯一能引起人类、多种畜禽、野生动物疾病的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可引起李斯特菌病,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传染源
      李氏杆菌在日常环境中分布较为广泛,无特异的宿主。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氏杆菌,如肉类(特别是牛羊肉)、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及冰淇淋等。饲料和环境中的细菌污染,也是造成动物感染李氏杆菌的重要来源。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损伤、母婴、性行为等途径感染李斯特菌。饲料细菌污染和环境中的细菌是动物感染该菌的主要途径。

易感人群
      新生儿、孕妇、40 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为易感人群。同时多种畜、禽、野生动物也是易感对象。

症状
      成人感染李斯特菌会出现轻微类似流感样症状,感染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李斯特菌对胎儿的危害尤其严重,可导致流产和胎死宫中。畜、禽等动物感染李斯特菌也会出现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等症状。

治疗方法
      人发病时,应实施隔离、消毒、及时就医等措施。动物发病后应及时隔离,并对环境设施进行严格消毒。感染发病初期,可结合氨芐西林和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人应避免将动物带出疫区,避免生吃食物,食品加热必须达到70℃并持续2 分钟以上。饲主应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处理好粪尿,减少饲料和环境中的细菌污染。

本文摘自秦川教授主编的《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