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吃草莓会得出血热?谣言!

发布日期:2021-12-21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929
近日,出血热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关注。什么是出血热?出血热如何传播?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10月至次年1月出现的高峰,称为秋冬峰;4月至6月(或5月至7月)出现的小高峰,称为春峰。

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汉坦病毒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能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
 

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

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差悬殊,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

流行性出血热能够预防吗?
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二、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三、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早期识别发现病例?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
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
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
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告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

出血热跟吃草莓并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
它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大小便等,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且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


参考资料:
[1] 2018-12-26 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2] 2021-12-21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关于“出血热”,专家解答来了》.
[3] 2021-12-21 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注意!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患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