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 ——正在进行时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506
      
电影《传染病》剧照                                                              来自微博@阿狸

 
来自WHO网页


来自网络
 
【懒得看版】
       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但是疫苗从实验室走到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保守估计一年内很可能没有有效的疫苗上市。目前切断传染源、阻止传播途径仍是控制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方法。

【详细科普版】
       才短短几天,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不断攀升,境外报告的新增病例也早已超过了中国境内,新冠肺炎已经蔓延到全球。此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因为新冠病毒的狡猾性,有可能转成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人间。在人类的医学史上,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有效的手段之一,很多种传染病都是靠疫苗才得以消灭或预防,因此新冠病毒疫苗的储备对于类似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是于β属冠状病毒,病毒表面的S蛋白(刺突蛋白)能够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是诱发体内免疫反应的重要部分,也是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的研究重点。这次疫情当前各国科学家迅速拉开了一场制备疫苗的竞赛,多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那么这些不同路线研制的疫苗有什么区别又是如何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呢?

       灭活疫苗是将体外培养的病毒加热或者化学处理灭活制备成疫苗,使病毒失去感染力,但保留了病原体的抗原性。这类疫苗技术较为成熟、安全性好,像乙脑灭活疫苗、狂犬疫苗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减毒疫苗是将获得的病毒或者细菌在实验室中不断的繁衍,经过反复挑选、获得的的毒力下降的毒株制成疫苗。人体在小剂量接种后,病毒或者细菌可以在体内复制,模拟自然感染过程,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这个方法最为经典、效果好,我们所熟知的糖丸——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就是经典的减毒活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其他生物体,例如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的细胞或者昆虫细胞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蛋白,这些蛋白经过纯化后制备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又称宫颈癌疫苗)就属于此类疫苗。

       相对于上述几种疫苗,把疫苗生产线放在了体外,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相当于把生产线转移到人体内的新型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把在人体内只能有限繁殖的病毒作为工具载体,将新病毒的抗原基因重组到载体病毒中。机体接种载体病毒后,随着载体的感染增殖,抗原基因在体内不断表达成为蛋白,持续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埃博拉病毒疫苗就是该类疫苗的典型代表。常见的载体在并有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如果利用减毒的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这可谓是一举两得!

       mRNA疫苗在将能翻译抗原的mRNA在体外合成,将mRNA直接地递送到体内,人体自己的细胞内合成具有激发免疫反应的抗原蛋白,达到激活免疫系统的效果。mRNA疫苗制备高效成本低,别适合在重大疫情下,实现疫苗的快速的生产,但是这种疫苗目前没有成功的案例上市。

       选择何种方式去开发疫苗,也是影响疫苗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技术在过程中可以相互比较验证,目的还是为了筛选出最有效的疫苗。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在尊重科学、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锁定疫苗、疫苗初制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I期安全性、II期有效性和III期扩大试验),经过层层筛选和验证才能批准上市。宫颈癌疫苗用了18年才研制成功,艾滋病疫苗用了37年还没有成功,2003年的SARS疫情已经过去17年目前尚未出现有预防价值的疫苗,2014年肆虐的埃博拉直到2019年12月首个疫苗才获批上市。在当前疫情紧急情况下,想要靠疫苗来控制这次的疫情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是应该以隔离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作息规律,迎接科学战胜疫情的那一天!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卢天宇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