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幽灵——血吸虫

发布日期:2018-02-27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469
肖冲

大事记:日本学者Kameda Fujiro 于1903年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病,其病原在第二年被正式命名为日本血吸虫。1905年,我国发现首例日本血吸虫病人,美籍医师Logan在我国湖南常德周家店一例男性患者的粪便中检出血吸虫。然而近代考古研究发现,其实本病在我国至少存在2000年以上的历史。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约有1000万余患者遍布13个省、市、自治区。共和国成立后对血吸虫病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至20世纪70年代末,患者人数已降至250万,已很少见到晚期病人。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血液中的血吸虫引起的。在我国主要引起人患病的病原是日本血吸虫,在人体中雄虫和雌虫合抱在一起。

病原体
                        
      雄虫粗短,呈乳白色。雌虫细长,前端纤细,虫体后部因肠管内充满被消化的血红蛋白而呈暗褐色。雌虫常处于雄虫成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在虫体前端有吸盘,虫体借吸盘吸附于静脉内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血吸虫成虫不具感染性,人不会通过和其他患者、动物亲密接触而感染,终宿主排出的血吸虫卵在钉螺中发育到有感染性的毛蚴阶段后,溢出螺体感染人和动物。影响毛蚴溢出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温,一般在15 ~ 35℃范围内虫体都会溢出,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0 ~ 25℃。血吸虫的尾蚴接触到人或动物裸露的皮肤后,会从皮肤钻入引发感染。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是通过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鱼捉蟹、赤足经过钉螺受染区等途径感染。

症状
      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重度感染者由于产生腹水,肚子会涨的很大,有时候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和胸痛,甚至还会有血痰。

预防措施

      在进行劳作或者接触水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水服、雨鞋、手套等防护工具,饮用煮沸开水等,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血吸虫病。

 
本文摘自秦川教授主编的《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