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Q热当流感

发布日期:2018-01-29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467
杨博超

大事记:1935年,澳大利亚一肉制品厂工人中暴发原因不明的热病,1937年该病被命名为Q热(Query fever),其病原为贝氏柯克斯体。我国于1950年首次发现Q热的病例。1963 年在四川雅安、1965 年在云南昆明、1968 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暴发人Q热,至此我国进入Q热研究高潮期。迄今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证实有Q热发生。2009 年,荷兰暴发Q热,发病人数高达2357人。2014年8月,我国在入境的羊驼中检出贝氏柯克斯体,并依法做扑杀处理。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俗称Q热立克次体)引起,经动物传给人的传染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
      Q热立克次体较小,能通过普通的细菌滤器,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无鞭毛,无荚膜,抵抗力在所有立克次体中最强。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家畜、家禽、鸟类、野生哺乳动物、狗和猫都可自然感染Q热立克次体,动物间可通过蜱传播。人Q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的家畜,特别是牛、羊。本病患者也属于传染源,Q热可以在人群中传播。人类可通过气溶胶或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因接触患病动物的尿液、粪便、皮肤经黏膜感染;或者饮用污染的水、食用患病动物的乳制品或肉制品而通过消化道感染。

症状
1. 急性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39天,平均20天。表现为发热、畏寒、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和乏力,严重者常伴有肺炎、肝炎。
2. 慢性症状:Q热病程超过半年,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肉芽肿性肝炎、骨髓炎等。

治疗方法
      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治疗Q热,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预防措施
      接触家畜时应做好防护,如戴手套。注意个人及食物卫生,饮用煮沸过的水和消过毒的奶制品。远离可能污染Q热病原的物品和场所。做好灭蜱、灭鼠的工作。对被患病动物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小知识
      近年来,Q热在许多国家屡次发生,范围有所扩大,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Q热,高危人群的职业特点有淡化趋势,全年均可发病。我国急性Q热表现有肺炎的比例(56%)高于有肝炎者(34%),大多数预后较好,约2% 需住院治疗。Q热感染患者约5%发展为慢性,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将病死率从30%~ 65%降至5%。

本文摘自秦川教授主编的《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