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在人间

发布日期:2018-01-19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474
唐军
 
大事记:鼠疫,这种可怕的疾病从遥远的太古时代就开始成为人类的噩梦,时时袭来。圣经中记载了公元前1320 年发生在地中海东岸古国腓力斯的一次瘟疫,这是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鼠疫。在我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着对腺鼠疫症状的描述。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鼠疫可能起源于古代中国。从公元纪年开始,发生过三次世界范围的鼠疫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史称查士丁尼大瘟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夺走了1 亿人的生命。第二次发生于14 世纪,史称黑死病,5000 万人死亡,欧洲整整减少了1/4 的人口。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一年,中华民族深重灾难中又出现了鼠疫的暗影。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广东和香港,继而通过海运播散到全球。是年,鼠疫菌终于被31 岁的法国人Alexandre Yersin 分离出来并确认为鼠疫的真正元凶。在这一次大瘟疫中,人们认识到了鼠和鼠蚤在鼠疫中的作用,开始科学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1947 年,Albert Camus 出版了长篇小说《鼠疫》,通过对苦难、死亡和存在的思考,去寻找希望、光明和信仰。1957 年,44 岁的Camus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病原体
      鼠疫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危险的细菌性疾病,由杆状的鼠疫耶尔森菌引发。其特征是,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菌的两端颜色较深。
 
传播途径
      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广泛分布着旱獭和长尾黄鼠等啮齿类动物,它们是鼠疫菌的主要宿主,跳蚤则是传播的主要媒介。如果在这些动物体内检测出鼠疫菌或者血清的间接血凝阳性率高于一定比例,说明该地区近期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人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或者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旱獭或者黄鼠等,就可能感染鼠疫。出现首例患者后,细菌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皮肤接触等方式发生人际间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在于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系统监测。每个自然疫源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动物流行病学信息需要长期详尽地进行监测记录。世界卫生组织的手册指示,一旦鼠疫爆发,要控制疫情、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的一步是立即大面积杀灭跳蚤。
 
临床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疾病类型有三种:分别为腺型、肺型以及败血型,其中以腺型最为常见。临床症状有高热、寒战、头痛、淋巴结肿痛等,疾病进展迅速,凶险异常。肺鼠疫更为凶险,病程进展迅速,数小时内就能发展到胸痛、咳嗽、咳痰、咳血。
 
预防和治疗
      防止跳蚤叮咬,远离野生疫源动物,对预防鼠疫至关重要。如果有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有其他可能感染的条件出现,也不要过于恐慌。应立即使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度过大约9 天的隔离期后,就可以结束观察了。及时使用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支持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到15% 以下,大多数患者是能够康复的。
 
小知识
什么是自然疫源地?我国有哪些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某些地理和生态环境中,种群间长期相互适应和进化,从而使病原体在这一地区得到持续保存和循环,这些地区就称为自然疫源地。我国已知鼠疫自然疫源地11 类,分布在19 个省(区)273 个县(旗),分别是:①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②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疫源地。③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疫源地。④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⑤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⑥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源地。⑦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⑧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疫源地。⑨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疫源地。⑩云南、东南沿海家鼠疫源地。K青藏高原青海田鼠疫源地。不难看出,其中很多疫源地是风光秀美的自然胜地,旅行者在进入上述地区时,应当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野生疫源动物。
 
疫源地的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如何认识旱獭?
      旱獭又称土拨鼠,啮齿目松鼠科,能长到50 厘米左右,胖乎乎小短腿,粗脖子短耳朵,能够站立,模样呆萌。在野外特别是在疫源地,要避免与它接触,并远离其洞穴,因为洞穴附近可能存在跳蚤,且不要为了获取它的肉和皮毛而对其进行捕杀,那样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国士无双”:中国鼠疫防治事业的先驱——伍连德(1879 —1960)
1. 1910 年11 月—1911 年4 月,伍连德临危受命,成功控制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鼠疫大爆发。他采取的有力措施包括:设计并推广使用了简单有效的口罩防止飞沫传播,建立有效的隔离防疫体系,对病死者的尸体进行火葬等。
2. 1915 年2 月,伍连德与颜福庆共同创立中华医学会。
3. 1930 年,在伍连德的努力下,中国终于收回了海港检疫权。
4. 1935 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理由是他“在肺鼠疫方面的杰出成就,特别是发现了旱獭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他是华人世界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本文摘自秦川教授主编的  
《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