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森大鼠的权威解说

发布日期:2015-10-23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550
发布日期: 2015-10-23 

      近期,媒体报道群众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路附近发现了大白鼠,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疾控部门随即进行了处置和实验室检测,并发布消息,发现的动物为SD大鼠,该品种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什么是实验动物?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动物,应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被称为实验动物。我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的认识很多来源于实验动物;人类新的医疗措施在给病人应用之前都需要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测试,因此实验动物是为人类献身的“替难者”。实验动物有很多种,科学家在遗传学研究中会使用果蝇,发育学研究会使用线虫,而在医学研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各种哺乳动物如猴、犬、兔等被较多应用。小鼠和大鼠是我们科学研究长期驯化培育的品种,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明星。

本次事件的主角----SD大鼠
      SD大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为野生褐家鼠的变种,是实验室常用品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科学实验。

实验动物不能离开实验室

◆基因被改造
      目前实验室的大鼠和小鼠多为基因工程动物,它们的基因多被改造,一旦离开实验室放逐到野外,这些大鼠就有可能与野生的褐家鼠交配,将被改造的基因转移给野生种群。基因工程操作必须被限定在实验室内,也必须被严格控制,一旦脱离控制,基因的改造将影响到野生动物,野生物种的遗传和各种习性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物种的改变会影响到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甚至危害社会公众。

◆携带病原体
      由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研究的需要,很多实验动物身上有各种病原体,有些还可能携带有人兽共患的病原体,甚至包括一些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它们一旦离开实验室,很容易将携带的各类疾病传染给家畜或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流行。

◆离开实验室它们的可怜命运
      实验动物由于长期被人类饲养,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离开实验室到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差,难以长期存活。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与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不一样,它们没经历过自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锤炼,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是病原易感动物,一旦放到环境中,立刻会变成病原滋生的温床,这些脆弱的动物不但自身性命难保,还可能会成为瘟疫之源,危害社会。

奥森公园的大鼠会对我们造成巨大危害吗?
      一提到鼠类,大家马上想到鼠疫、出血热等,其实大可不必。通常来讲,作为实验动物的大鼠,通常会得到良好控制,比自然环境的鼠类干净,一般不会传播病原体。如做烈性病原实验,国家有非常严格管理,会控制在特殊实验室中,任何物品或动物都插翅难逃。

      此次疾控部门专业人员也对发现的大鼠进行了检测,大鼠与鼠传疾病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阴性,进行体表检查,也未检出蚤、螨等体表寄生虫,基本排除目前携带或感染主要病原体的可能,同时未发现放射性污染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排除风险。当然,对于捕获的动物应该做更多的观察和检测,排除其他可能对人类产生感染风险的因素。

      目前来看,奥森大鼠事件没有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危害,这要归功于群众及时发现和报告,以及疾控部门的快速、妥善处理。如前所述,实验大鼠如果在野外生存较长时间,极易感染并传播疾病,成为瘟疫之源,造成的危害则难以估量。

在自然环境中遇到实验动物怎么办?

      奥森公园附近出现大鼠的事件是不应该发生的,原因有待相关部门调查。对于我们,如果发现了类似的情况,首先不必惊慌,在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向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反映,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千万不可自行抓取,甚至带回家中当做宠物饲养,以免造成健康和安全危害。

奥森大鼠带给我们的思考
      科研工作者深知实验动物走出实验室对于社会的危害,因此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以防止实验动物的逃逸,但仍应以此为戒,加强监管,以防出现类似事故。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实验动物不是一种自然界的动物,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动物很可爱,想把他们作为宠物饲养,但是由于存在很大风险,实验动物并不适合当作宠物。宠物的经营者和饲养者,也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饲养和贩卖实验动物,并且不要将饲养的各种动物随意放生,以免对社会和公众造成危害。

      同时,我们对于家中的宠物也应倍加看护,除了注意它们的安全,更要意识到它们也有可能携带人兽共患的病原体,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这样我们人类的健康也会更有保障。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向志光、刘江宁、魏强 供稿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