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文推荐 | 中药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3年1期 | 好文推荐 | 中药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23-02-23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1077

中药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通常导致全球老龄人口死亡或残疾。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TJ)主要由三种蛋白质(密封蛋白claudin、闭合蛋白occludin、胞浆蛋白 ZO)相互作用形成。生理条件下,TJ通过参与调节相邻内皮细胞之间的溶质运动(即细胞旁扩散)来维持内环境稳态。脑组织在缺氧缺血环境中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亚硝化应激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和氧化因子,严重破坏血脑屏障中TJ链的完整性,从而导致内皮细胞的细胞旁扩散屏障通透性大大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脑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性转化,形成恶性循环。中药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的人体环境,从宏观的角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修复IS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TJ,进而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促进脑损伤恢复。本综述阐明了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TJ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在分类总结后发现,中药单体常选用清热类、活血类、补肾类、升阳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与抑制IS后炎症与氧化亚硝化反应、抑制MMPs的激活、上调抗氧化因子的表达等有关,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ZO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IS后上述3个蛋白起作用的中药复方大多具有通络止痛、益气活血、醒神开窍的功效。因此,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仍需明确中药调控IS后TJ的具体保护机制,以求进一步揭示中药治脑病的科学作用。
 
引用方式:
陈婷玉, 苏凯奇, 阮晓迪, 等. 中药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紧密连接的研究进展 [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3,33(1): 103-112.
Chen TY, Su KQ,Ruan XD,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regulating tight junction ater ischemic stroke [J]. Chin J Comp Med, 2023,33(1): 103-11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3.01.013

一、作者简介:
陈婷玉,(1999.07),女,硕士研究生,医学技术方向,康复治疗学专业。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E-mail:ctyzza@ 163.com。

二、通讯作者介绍:
冯晓东(1968.05),男,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国家区域中医(康复)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基地负责人,河南省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中医康复培训基地负责人,河南省中医康复质控中心主任,河南省中医康复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主任。为中原名医,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中医临床领军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河南省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
现兼任教育部医学技术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
从事康复专业疑难疾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河南省教学成果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已实现成果转化2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行业团标等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收录论文17篇。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专著9部。

附件:
1.原文下载
2.《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介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Baidu
map